一、核心合规策略
1、社会保险风险 (1, 2, 7)
全员足额缴纳社保,无法规避;工资条规范设计并由员工签字确认;补充购买雇主责任险作为工伤保障的补充。
2、劳动合同风险(3)
建立合同签署与续签预警机制;避免使用"自动续延"条款;合同版本需合法且具备一定灵活性。
3、解雇与离职风险 (4, 8, 9)
解雇必须证据充分、程序合法;区分并规范处理各类离职情形;员工不辞而别需依法解除关系。
4、制度与薪酬风险 (5, 6)
规章制度需经过民主程序公示;加班工资与年休假应依法核算、记录并支付。
5、入职管理风险 (10)
推行入职背景调查;要求员工签署真实性承诺书。
各项风险的详细管理与操作指南
二、社会保险风险:坚守合规底线
1. 全员足额缴纳:
为所有员工缴纳社会保险是法定的强制性义务。任何与员工签订的"自愿放弃社保"协议或承诺均属无效。企业必须按照员工的实际工资收入作为基数,为所有老员工和新员工足额缴纳社会保险。
2. 规范工资条设计:
工资条应清晰列明加班费、未休年休假工资、社保代扣代缴金额等项目。务必使用员工签字确认的纸质或可靠的电子签收系统,作为已告知和支付的证据。
3. 工伤与雇主责任险:
· 工伤保险是法定险种,必须参加。
· 雇主责任险是商业保险,不能替代工伤保险,但能作为有效补充,分散企业在员工发生工伤后的赔偿责任风险。请注意,其为财产险,受益人是企业,理赔前提是企业已对员工进行赔偿。
三、劳动合同风险:注重过程管理
1. 建立预警机制:
使用数字化人事系统或设置专人台账,对劳动合同的初次签订和到期续签进行动态监控,确保均在法定期限内完成。
2. 慎用"自动续延"条款:
劳动合同中约定"期满自动续延"看似省事,但在新规下,这可能被直接认定为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,从而触发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义务。
3. 优化合同版本:
在使用格式化合同的基础上,预留个性化约定空间,以便将一些重要的、针对性的条款(如岗位职责、绩效考核标准)通过附件形式明确下来。
四、解雇与离职风险:强调证据与程序
1. 合法解除劳动合同:
以"不胜任工作"或"违反规章制度"为由解雇员工,必须满足证据充分、制度合法有效(履行了民主和公示程序)、程序正当(如经过培训、调岗或警告等前置程序)三大条件,缺一不可。
2. 规范离职管理:
· 对于员工自愿离职,应让其签署《离职申请表》,并明确写明离职原因为"个人原因"。
· 对于协商一致离职,务必签订《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协议》,明确权利义务和补偿方案。
· 警惕员工在受到单位处罚后被迫签署"自愿离职"文件的情况,这可能因存在胁迫风险而被认定为违法解雇。
3. 处理"不辞而别":
员工不辞而别,劳动关系不会自动解除。正确的做法是:首先尝试联系员工,发出书面返岗通知;若未果,应依据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,履行告知程序后,作出解除决定并送达,同时办理社保停缴等手续。
五、制度与薪酬风险:夯实管理基础
1. 规章制度的民主程序:
根据《劳动合同法》规定,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,必须经过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,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。整个过程应保留会议记录、签到表、意见反馈等书面证据。
2. 加班与休假合规:
· 法定节假日安排加班,必须支付不低于300%的工资报酬,且不能以补休替代。
· 休息日安排加班,应优先安排补休,无法补休的,支付不低于200%的工资报酬。
· 对于年休假,应制定计划并督促员工休假。因单位原因未安排的,需支付300%的工资报酬。
六、入职管理风险:严把进门关
1. 推行背景调查:
对于关键岗位,对员工的工作经历、学历等信息进行必要的核实。
2. 签署真实性承诺:
在《入职登记表》或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,员工保证所提供信息真实,否则视为欺诈,公司有权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且无需支付经济补偿。
